60岁以后的人能否献血?
人气:
18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18 03:43:40
>>>>>>>>提问60岁以后的人能否献血?
>>>>>>>>休闲养生网回答:
最好不要
年龄:18~55周岁。
献血对人体有那些好处 休 闲 居 编 辑
定期献血者无论男女都显得精神饱满,健康明朗,这样的身心状态,无不得益于献血的好处。以下的献血之益也是吸引成千上万的人献血的理由。发现没有,定期献血者无论男女都显得精神饱满,健康明朗,这样的身心状态,无不得益于献血的好处。以下的献血之益也是吸引成千上万的人献血的理由。
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人们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可预防心脏病。科学研究证实,从不献血者比经常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因此,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
可减少癌症发生率。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过高又绝非好事。那么,人类如何排出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几率呢?医学专家认为,惟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人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适量献血有益长寿。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更长。
献血应注意哪些事项
据科学测定,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失去的血细胞在30天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因此,只要遵守科学献血原则,所有顾虑都可丢掉。
● 献血前一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放松心情。
● 献血前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
● 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
● 献血后观察5~10分钟再离开采血室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 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 妇女月经前后3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1年者。
★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1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1月者,肺炎病愈未满3个月者。
★ 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1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2年者, 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
★ 近5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3个月者。
★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1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保护受血者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不过,对人体来说,血是最珍贵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献血能否对身体有伤害,为何有利于健康等。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许莹大夫。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