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30 09:59:5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治疗DIC的根本措施为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肝素疗法、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补充凝血因子、抗纤溶治疗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组织灌注量改变;②焦虑;③有出血的危险;④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 
一、组织灌注量改变 休  闲    居   编    辑
相关因素: 
1 出血。 
2 休克。 
主要表现: 
1 神志改变:神志不清或躁动不安。 
2 血压<8kPa(60mmHg),脉细弱或测不到。 
3 面色青灰,明显紫绀,四肢凉。 
4 呼吸急促或潮式呼吸。 
5 广泛出血点。 
6 尿量<20mL/h。 
护理目标:病人组织灌注或出血倾向改善,表现为: 
1 神志清楚或神志好转。 
2 血压、脉搏、呼吸在正常范围内。 
3 外周灌注良好如四肢暖、红、干燥。 
4 尿量>30mL/h。 
5 出血点减少。 
6 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在正常范围内。 
护理措施: 
1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每小时1次。 
2严密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每2小时1次。 
3 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 置病人于休克卧位,分别抬高头、腿30度,以利回心血量及呼吸的改善。 
5 吸入氧气,6-8L/min,并予以湿化。 
6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输液途径通畅。 
7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芳酸等。 
8 随时备好抢救仪器如抢救车、吸痰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9 肝素疗法的护理:肝素能阻止凝血活性和防止微血栓形成,但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故DIC早期治疗首选肝素。 
(1)剂量:静注首次剂量为1mg/kg,每6小时给0.5mg/kg;若持续静滴,首次剂量为50mg,以后每24小时100-200mg,加葡萄糖静脉滴注。 
(2)适应证:①大多数疾病引起的DIC;②严重的出血和血栓形成;③应用纤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等治疗时。 
(3)治疗有效的指标:①临床表现:出血、休克、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②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比治疗前缩短5秒以上,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不下降或回升,其凝血迹象改善。 
(4)副作用:①过敏反应: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荨麻疹、鼻炎和流泪,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②出血: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系、胸腔或颅内出血,部分病人可发生严重出血。如大出血不止时,须用鱼精蛋白对抗,剂量与肝素相等。注射鱼精蛋白的速度不可过快,否则可因抑制心肌而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困难。 
10 出血的护理: 
(1)尽量减少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2)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力争一针见血,操作后用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分钟。 
(3)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出血。 
重点评价: 
1 神志状态是否改善。 
2 外周灌注是否改善。 
3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4 尿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5 皮肤出血点是否减少。 
6 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否正常。 
二、焦虑 
相关因素: 
1 出血。 
2 病情重。 
主要表现: 
1 主诉紧张、担忧。 
2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讲述焦虑的原因及表现。 
2 病人能运用有效的应对机制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1 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干扰。 
2 及时向病人解释病情,解释时要合乎实际,减少病人的疑虑。 
3 遵医嘱给予止血处理。 
4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1次。 
5 护理操作时要准确、亲切、细心,以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6 尽量限制病人与其他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者接触。 
7 指导病人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等。 
重点评价: 
1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 
2 病人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有出血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凝血因子被消耗。 
2 肝素副作用。 
主要表现:若出血发生,表现为: 
1 皮肤表面出血点、紫癜、血肿等。 
2 牙龈出血、鼻衄、尿血、便血、呕血等。 
3 颅内出血:神志不清、呕吐等。 
4 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护理目标: 
1 病人不发生出血情况。 
2 病人能减少发生出血的危险,如能识别出血发生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是否有出血征象,如牙龈出血、便血、尿血、鼻衄、神志改变等。 
2 监测皮肤表面出血征象,如出血点、紫癜、血肿等。 
3 监测病人神志状况,以防颅内出血的发生。如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烦躁不安等颅内出血先兆症状,必须紧急处理。 
4 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 
5 出血的预防: 
(1)静脉输注完毕后,适当加压穿刺处。 
(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碰撞。 
(3)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4)留取血标本时,尽量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取血,可在动脉插管处或在三通处抽取。 
(5)在渗血部位加压包扎。 
(6)测血压时,不要将袖带充气太足。 
(7)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8)保持鼻腔湿润。 
(9)进食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粗硬食物刺激胃粘膜。 
6 肝素治疗的护理: 
(1)滴注肝素的剂量,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和病人的临床情况而定。首次按1mg/kg静脉注射,每小时给0.5mg/kg。若持续滴注,首次50mg,以后每24小时100-200mg加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2)有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要改变剂量。 
(3)严密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每小时1次。 
重点评价:病人有无出血征象。 
四、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 
相关因素: 
1 出血 
2 绝对卧床。 
主要表现:皮下有许多散在出血点。 
护理目标:病人皮肤完好无损。 
护理措施: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 被褥、衣服保持清洁、柔软。 
3 护理操作动作轻柔、敏捷。 
4 协助翻身,每2小时1次,避免拖拉动作增加皮肤与床的磨擦。 
5 避免搔抓、碰撞。 
6 提供气垫、气圈,减轻局部受压。 
重点评价:皮肤有无红、肿、破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