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期尿路感染怎么办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7 20:42:04
          
          
          >>>>>>>>提问哺育期尿路感染怎么办?急急急!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如果不是特别的严重,可以选择以下的食疗方:
冬瓜汤(《名医类案》)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尿路感染、热淋、血淋。 
  制作:将冬瓜煮熟,连汤服食,1日3~5次。 
  
芹菜汁(《中医效方精选》) 
  功效:清热消炎。 
  主治:尿路感染。 
  制作:用鲜芹菜2500克,切碎捣烂,拧出汁,煮沸后,每次服60毫升,每日3次,忌辣物。 
  葵根饮(《云南中医验方》) 
  功效:清热通淋。 
  主治:尿路感染。 
  配制:取向日葵根30~60克,水煎当茶饮,或加甘草梢水煎服。 
  对尿短赤、茎中作痛者,河北、东北等地均有治验病例。 
  小米粥(《医通》) 
  功效:清热通淋。 
  主治:尿路感染。 
  配制:用小米50克煮粥,当饭食之。 
  据《医通》载:一人淋病,素不服药,令专啖粟米(小米)粥,绝去它味,旬月减,月余痊愈。   
  千车蛇肉汤(经验方)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及慢性淋证急性发作。 
  配方:    
  千里光60克   蛇倒退30 克 
  车前子15克   猪肉100克 
  制作: 
  1.先将千里光、车前子、蛇倒退煎水, 去渣取汁。 
  2.以药汁炖肉,肉炖至烂熟,吃肉喝汤。 
  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不能吃肥肉者,可用瘦肉。 
  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荠羹(《东坡养生集》)    
  功效:养肝阴,益肝血。   
  主治:肝阴虚肝血不足之失眠、多恶梦,以及今称为慢性肝炎等病症。   
  配方:       
  鲜荠菜1000克 香油20克       
  生姜6克 粳米100克   
  制作: 
  1. 将采来之鲜荠菜择洗干净,备用。 
  2.先煮粳米粥约七成熟时,下荠菜和生姜,煮至粥熟,再加入香油,淋于粥面即成。 
  吃时不可放盐醋,取荠羹天然之味,极清香可口。   
  禁忌:可作日常饭食,无特别禁忌。 
(来源:东方21世纪)
如果特别严重,而又不想打吊针,也可以用中药治疗方:
(1)膀胱湿热
    主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 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篇蓄10g,滑石30g,山栀10g,大黄6g(后入),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
    (2)肝胆郁热
    主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黄芩10g,甘草6g。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
    如何辨证治疗缓解期的尿路感染?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自拟方)。
    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2)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知母9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益母草18g。
    (3)气阴两虚
    主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山药30g,党参15g,黄芪、茯苓 各15g,麦冬30g,枸 杞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茅根30g,车前 子15g(布包),石韦30g,益母草15g,甘草6g。
祝君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