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3 08:43:3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微生物(细菌、真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可并发心力衰竭、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治疗上应用抗生素,或行人工瓣膜置换(再置)术。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体温过高;②疼痛;③心输出量减少;④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⑤潜在并症--栓塞;⑥知识缺乏。 
一、体温过高 休 闲 居编  辑
[相关因素] 
感染。 
[主要表现] 
发热(除老年或心、肾衰竭者外)。 
[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 
[护理措施] 
遵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生素。 
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退热剂。 
监测体温每4h1次。 
发热时遵医嘱抽血作培养。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注意保暖。 
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 
补充水分,鼓励病人多喝温热饮料。 
做好口腔护理。 
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进食。 
[重点评价] 
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血培养及血常规结果。 
二、疼痛 
[相关因素] 
毒血症、败血症。 
[主要表现] 
头、胸、背、肌肉关节疼痛。 
[护理目标] 
病人诉病痛减轻、次数减少。 
会应用减轻疼痛的技巧。 
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 
对病人的主诉疼痛给予关心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人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痛苦。 
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如果疼痛部位、性质有改变时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应用冷/热敷。 
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 
松弛疗法:肌肉松驰,深呼吸。 
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读书。 
音乐疗法:每日2次,每次听45min音乐,音乐选择多为通俗舒缓音乐。 
心理调节:大脑放松入静,排除头脑中杂念。 
[重点评价] 
能应用技巧缓解疼痛。 
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三、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心脏瓣膜损伤致关闭不全。 
[主要表现] 
血压低、脉搏细数、精神状态差。 
[护理目标] 
心输出量充足,如血压正常、脉搏有力。 
[护理措施] 
记录出入水量。 
观察病人精神状态、面色、皮肤。 
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咳嗽加剧、气急等心衰发作征兆。 
[重点评价]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皮肤温度、颜色。 
四、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瓣膜关闭不全所致血流动力变化。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紫绀。 
[护理目标] 
不出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得到迅速控制。 
[护理措施] 
采取高枕卧位或半卧减轻心脏前负荷,在急性期限制病人活动,降低氧耗。 
病房温、湿度适宜:温度20-22℃,湿度50%-60%,房内空气清新,利于呼吸。 
观察病人有无发作先兆,如情绪紧张、烦躁、咳嗽、被迫采取半卧位等。 
如果突发心衰,即予端坐位、下肢下垂、湿化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 
严格控制病人摄钠量以减少钠潴留。 
控制输液速度,记录出入水量。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事得以控制。 
潜在并发症--栓塞 
[相关因素] 
心脏赘生物脱落。 
[主要表现] 
脑栓塞:烦躁不安,意识改变。 
肾栓塞:肾区疼痛,尿少或无尿。 
外周栓塞:瘀斑,甲床出血。 
关节栓塞:活动受限,关节触痛。 
肠系膜栓塞:腹部压痛。 
[护理目标] 
病人发生栓塞的危险性降低。 
发生栓塞能及时发现。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每班评估有无栓塞症状,如有意识改变、肢端疼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报告。 
栓塞发生于肢端疼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时报告。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栓寒。 
是否及时发现栓塞。 
六、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病情变化大,得不到及时指导。 
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相关信息。 
[主要表现] 
对病情发展不理解或盲目乐观。 
[护理目标] 
病人能描述心内膜炎的病因、发展、预防。 
[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疾病的阅读资料讲解,尤其是心脏瓣膜的解剖生理知识以及菌血症的病因和防治。 
与病人讨论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法。 
宣传如何预防感染,如保暖、口腔卫生、进行口腔科治疗或外科治疗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如需外科瓣膜置换术,作好知识宣教。 
[重点评价] 
病人对治疗的了解程度。 
能否挽描述出如何预防感染。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