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2 08:48:47
          
          
          >>>>>>>>提问我老爸胃不舒服,去检查医生说是“浅表性胃炎”,吃了好多药一直都没
有治好,一年多了还没有好,麻烦各位帮帮忙提点建议,用什么药治疗效果最好?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浅表性胃炎可根据不同的病性采用不同的疗法:
    1、保护胃粘膜药物:
    硫糖铝、胃膜素、猴头菌片、麦滋林—S、乙氧连氮(是一种局部麻醉药,能抑制胃窦部胃泌素的释放。用量每次10毫克,每日4次,饭前15分钟及晚间服用,常与氢氧化铝凝胶同用)、生胃酮。
    2、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
    如抗胆碱药物阿托品、普鲁本辛、654—2、颠茄酊及氢氧化铝等。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肌、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还有前列腺素E!、洛赛克等。
    3、胶态钳制剂:
    德诺等。
    4、促进胃肠蠕动药物:
    胃复安、吗叮啉等;还有新研制的西沙比利。
    5、助消化药:
    1%稀盐酸2—5毫升,每日3次,饭前或钣间服;胃蛋白酶合剂10毫升,每日3次;此外还可用酵母征、胰酶、多酶片等帮助消化。
    6、铁剂及维生素:
    有继发缺铁性贫血时给予硫酸亚铁0.3克配维生素C0.1克,每日3次。也可同时注射维生素B12及口服叶酸,以加强胃粘膜的修复及治疗恶性贫血。
    7、镇静剂:
    可用安定或利眠宁等药物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8、抗生素:链霉素、痢特灵、黄连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最佳治疗方案]
    雷尼替丁+庆大霉素;
    方案:雷尼替丁每次2片,每天一次,睡前口服。
    庆大霉素片每次2片,每天3次,连服3周为一疗程。若个别病人服用庆大霉素后上腹不适,可改为卡那霉素,每次0.5克,每日2次口服。
    若患者上腹疼痛明显,可加服654—2或心痛定,疼痛缓解后停用;上腹饱胀明显者,可先服3天乳酶生(每次1.5-3.0g,每天3次)再服雷尼替丁+庆大霉素;
    伴有消化不良时,第1周配伍多酶片;遇症状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病人,先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注胃复安,待呕吐停止后,能进食再行口服庆大霉素+雷尼替丁治疗。
    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叮啉或胃复安加庆大霉素片,饭前半小时服用。
    五、[小验方]
    早晨一杯蜂蜜水。
    慢性胃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能治愈。浅表性胃炎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六、[浅表性胃炎的禁用药]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
    2、苯胺类:扑热息痛、非那西丁;
    3、比唑酮类:保泰松、氨基比林;
    4、其他抗炎有机酸:消炎痛、布洛芬;
    5、抗生素类:四环素;
    6、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
    七、[胃炎治疗初探]
    加味四逆散治疗胃炎:
    [主要症状]
    上腹饱胀不适、隐痛、嗳气、食欲减退、反酸干呕、恶心等。
    胃镜检查:
    胃粘膜充血、水肿、斑片糜烂、粘液分泌较多、粘稠、混浊(无其他病症,仅为浅表性胃炎)。
    [基本方]
    柴胡15克、枳实15克、白芍30克、白及25克、乌贼骨30克、黄连5克、木香12克、砂仁12克、厚朴15克、鸡内金30克、甘草6克。
    [加减]
    脾虚者加白术30克、山药30克;
    苔厚腻者加苍术15克;
    呕恶者加藿香15克、白蔻仁15克;
    冷痛者去黄连,加良姜10克;
    口干舌红者去砂仁加石斛15克、麦冬15克。
    用本方治疗比用吗叮啉10mg/次,日三次,胃炎胶囊2粒一次,日3次治疗效果好
    [医案]
    女:47岁,2003年4月初诊,上腹饱胀、隐痛3年余,近来加重,伴纳差、嗳气上频作近1个月。病情逐渐加重,伴恶心、嗳气干呕,身体消瘦,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厚腻,脉弦细。
    胃镜诊断,慢性胃炎。
    以加味四逆散为基本方治疗:
    柴胡15克、枳实15克、鸡内金15克、苍术15克、白芍30克、白及25克、乌贼骨30克、黄连5克、木香12克、砂仁(炒)12克、厚朴15克、白蔻仁15克、藿香15克、甘草5克。以上服1个疗程1个月,腹胀、嗳气减少,食欲增加,舌苔变薄。继以上方服1个疗程,诸症消失,胃镜检查正常,随访三年未复发。
    八、[浅表性胃炎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型:
    主证为腹胀食少、胃脘隐痛、嗳气、呕吐、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
    宜健脾和胃。
    [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法半夏、陈皮、麦芽、鸡内金、神曲等。气虚加黄芪、寒甚加肉桂(后入)。
    2、脾胃湿困型:
    主证为腹胀食少,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身体困沉,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
    健脾燥湿。
    [方药]
    参苓术草汤合平胃散或二陈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百朴、半夏、陈皮、砂仁、蔻仁、神曲。"
    3、胃阴不足型:
    主证为胃脘疼痛,食少,面皎白、口干唇燥、舌质降、脉沉细数。
    [治疗]
    滋养胃阴。
    [方药]
    养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石斛、白芍、谷芽、天花粉、白扁豆等。    
    [成药]
    健脾丸、香砂养胃丸、左金丸等,有较好的疗效。
    九、[中医验方]
    验方一:
    炙黄芪15-20克、炙甘草12-20克、赤芍(或白芍)10-15克、当归10克、党参10-15克、延胡索10-15克、佛手柑(或陈香椽)10克、败酱草20-30克、蛇舌草20-30克(或蒲公英10-15克)。
    [功用]
    和中养胃,疏肝理气,消炎活血。
    [主治]
    浅表性胃炎。
    [加减]
    嘈杂,加山药、玉竹等;
    泛酸,加吴茱萸、公丁香、乌贼骨等;
    脾胃阳虚,加炮姜、附块、益智仁等;
    脾胃阴虚,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等;
    胃粘膜出血,加蒲黄炭、地榆炭、大青叶等;
    胃粘膜糜烂加蒲黄、青黛、血竭、锡类散等;
    胃粘膜疣状隆起或息肉样变,加三棱、昆布、苡仁、木瓜等。
    幽门功能失调,加苏木、枳壳、莪术等;
    胆汁反流,加半夏、木瓜、蒲公英、公丁香、代赭石等;
    伴有溃疡,加白芨、乳香等。气滞,加甘松、香附、金铃子等。
    验方二:
    太子参10克、苍白术各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6克、蔻仁6克、厚朴6克、佛手征9克、香椽皮9克、川芎6克、丹参15克。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 除湿化痰。
    [主治]
    浅表性胃炎。
    症见食纳减少,食后胸脘胀闷或疼痛,兼见呕逆,脉缓弱,舌淡苔白腻者。
    [加减]
    如患者见舌红、口干、便结者去苍术,加玉竹、石斛各9克、生白芍9克,火麻仁15克;
    见苔厚腻、口粘、便糖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苡仁15克、煨诃子15克;
    兼食滞嗳气,腹胀者,加神曲9克、山楂9克、麦芽9克、大腹皮6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