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05 07:34: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痉挛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有外伤的危险;②舒适的改变:头晕;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④焦虑;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有外伤的危险 休  闲 居  编  辑
[相关因素] 
眩晕。 
四肢麻木、乏力。 
[主要表现] 
眩晕,四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持物不稳。 
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发生痴呆。 
[护理目标] 
周围环境安全,病人掌握一定的防护措施。 
病人不发生受伤/ 
[护理措施] 
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发生受伤。 
病人及家属能否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舒适的改变:头晕 
[相关因素] 
脑动脉硬化。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细小动脉痉挛。 
[主要表现] 
发作性眩晕及持续性头晕,重症者头晕发作时,闭目卧床休息,仍感觉床、屋顶等在旋转。 
头晕严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 
改变体位时,眩晕加重。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头晕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头晕。 
病人主诉发生头晕的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病人叙述感觉比较舒适。 
病人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头晕。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重点评价] 
头晕持续时间、次数是否减少,程度是否减轻。 
病人感觉是否较前舒适。 
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 
[相关因素]脑部供血不足。 
[主要表现] 
发作性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 
体位改变时,恶心、呕吐加剧。 
[护理目标] 
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 
病人清洁、舒适,感到满意。 
[护理措施] 
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遵医嘱静脉输液。 
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 
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 
[重点评价] 
恶心、呕吐症状有否减轻或消失。 
病人是否清洁、舒适,感到满意。 
焦虑 
[相关因素] 
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 
[主要表现] 
心情压抑,心神不安,多虑等。 
病人忧心忡忡,闷闷不乐,为医疗费而焦虑。 
少言寡语,失眠,不与同室病友交谈。 
[护理措施] 
病人能叙述焦虑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焦虑程度减轻。 
焦虑心理消失。 
[护理措施] 
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以及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给予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因住院使家庭负担加重所形成的内疚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等的解释。 
协助病人认识他的焦虑,以便主动采取调整行为。 
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将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与其他焦虑的病人接触。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 
[重点评价] 
病人情绪有否好转。 
病人焦虑改善的程度。 
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相关因素] 
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 
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 
入睡困难,有时需用药物才能入睡。 
睡眠过程中容易觉醒,醒后不能再入睡。 
多梦,醒后自觉疲乏无力,精力不充沛。 
[护理目标] 
病人能叙述妨碍睡眠的原因。 
病人能叙述促进睡眠的方法。 
病人主诉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白天精力充沛。 
[护理措施] 
安排有助于休息、睡眠的环境。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病室内温度适宜,被子厚薄适度。 
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地灯。 
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 
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室。 
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在病人休息期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让病人对预期的干扰有心理准备。 
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和方法: 
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 
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 
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叙述妨碍睡眠的原因及促进睡眠的方法。 
病人睡眠质量及时间有否改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