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典的“养生之道”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16 01:51:17
          
          
                1、 淡食能多补(肥浓能滑入肠,令人生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五味之嗜,在负重辛苦之人自不可缺,而修养者当渐减少之,则谷气壮而真气长,并无疾之为害。
 
  2、 搓涂自助颜(面不离手,金浆玉液常涂面,颜色如童永不改)
 
  先以唾津傅面,次搓手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或睡时、或醒时、或清晨行之,俱无不可。 
 
  3、 运睛除眼翳
 
  闭目转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睁急视,自觉眼内热气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转睛时口鼻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七次。又东坡云:洒醒后清晨行之,可消宿疾。
 
  4、 掩耳去头旋
 
  每清晨或临昨时,搓两耳令热,以手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又尽力点头如鸟啄之状,七次,呵出浊气七口,永无头旋之疾。
 
   5、 叩齿牙无病
 
  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永无虫牙之患。
 
  6、 兜礼治伤寒
 
  偶觉身上寒热不均,头痛口苦,类伤寒之状,即舒两腿,两手兜礼治外肾囊,闭气低头,至气促,张口呵之,如此者七次,则盘膝而坐,鼻纳清气,或行猿臂熊经之法亦可。
 
  7、 鼓呵清积聚
 
  晨起,两手抱臂,闭气鼓腹,澄心下视脐轮,待气促,缓缓呵之,如此九次。又紧抱其肩左右扭之,各七次,名曰搅轳。腹中自然快利,能消积聚,亦治心疼、腹疼、泄泻诸疾,其验。
 
  8、 膝风摩涌泉
 
  膝疼有三种:曰风痛,曰冷痛,有精血虚而气不通,注于下部,名曰胫痛。临睡时,摩搓左右足心各七遍,令极热,抱膝而眠,足趾常常自挠之,使血气能通,而痛自止矣。人年四五十多感此疾。
 
  9、 猿臂和血脉
 
  左手伸直,以右手控左手心,头却右顾,右手亦然。此法当食后行二、三次,能消食。孕妇行之,临产最易,亦无胎产之患。
 
  10、熊经免痰涎
 
  临睡时,两手拘定两足,直舒其腰,却回顾后视,如此七次,自无痰延之患。此法可夜间常行不间。
 
  11、受惜精与气
 
  精气乃人之根本,不可亡施,虽不当绝,亦须爱惜。
 
  12、子午固关元
 
  关元乃人气海也,修养家名曰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乃元气所蓄。人每心意一动则耗元气。子午二时洗心静坐,鼻息调匀,反观内顾于关元之所,则一时有元气复长之机矣。
 
  13、托踏应无病
 
  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尽力上托,闭气不出,待气促,徐徐呵之。每清晨或食后,不拘何时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14、三眠魂自安
 
  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其妙。盖人自寅而申,应事接物精神已倦,惟一睡乃心神歇息之顷,如有事,可却之度外。如有挂心事,必着衣端坐,秉烛应之,不可枕上悬思,大耗元气。
 
  15、饮食必节制(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16、起居要慎焉
 
  邵子四不出,谓大风、大雨。大暑、大寒。
 
  17、多行阴骘事
 
  阴骘不在修寺设醮、看经念佛,只在人身上打点,若当恻隐之处,勉力行之,但行阴骘事,不可有望报之心。
 
  18、莫作身后冤
 
  19、遵行勿间断
 
  自淡食至莫作一十六条,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20、可为陆地仙
 
  纵不能飞升,亦能延寿十纪,真陆地仙矣。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