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2003年前三季度的医药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继续攀升,进出口总额达77.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增幅比2002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进口额累计35.55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的同比增幅下降11个百分点;出口额累计4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也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近1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幅降低近2个百分点。2003年前3季度的进出口额大致相抵,出口商品所占份额略多,为进出口总额的54.4%,同比的56%有所降低。今年前3季度进口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长率,我国医药商品贸易的顺差有所减少。 
     2、医疗器械进口激增。 
     2003年前3季度各类医药产品的进口金额和增长情况以及各类医药商品进口所占比例如下(如表1所示)。在各类医药商品中,医疗器械进口所占份额最大,几乎占到了进口总额的一半。今年前3季度,医疗器械的进口额超过了1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化学制剂和原料药在进口医药商品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003年前3季度原料药进口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进口制剂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2.8%。令人担忧的是,中成药的进口额不断增加,而且增速提升,今年前3季度的增幅竟达70%,比上半年的增速升高了近20个百分点。令人欣慰的是中药材的进口额持续减少,前3季度的进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3%,比上半年的降低幅度还要多4.5个百分点。从医药商品的进口情况可以看出SARS对医药经济的影响。医疗器械进口额的增幅在2002年前3季度为-3.1%,而今年同期增幅接近50%,上半年更是超过了60%。其中,呼吸机等设备的进口额高达1.1亿美元。化学药品制剂的进口增幅低于上半年18.5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化学药品制剂的进口是负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医药商品的进口增速将进一步降低,进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将与去年基本持平。 
     3、四类产品出口较好。 
     2003年前3季度各类医药产品的出口金额和增长情况以及各类出口医药商品所占比例如下(如表2)。今年前3季度,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累计23.3亿美元,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化学原料药在我国出口医药商品中所占份额达到了55%,增长率为24.5%,同比增速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显示了其在医药商品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医疗器械的出口额排在第2位,前3季度达到了8.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1%,出口额同比增长29.8%,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化学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出口额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说明我国医药产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中药产业的出口状况则相对较差,中成药在今年前3季度的出口额同比几乎没有增长,远低于去年同期10.5%的增幅,中药材的出口额同比增长5.1%,也低于去年同期的增幅。 
     4、原料药仍占据优势。 
     从2003年前3季度各类产品的进出口额对比情况中可以看出,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额占我国此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76.4%,已经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化学原料药、卫生材料和中药材都是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医药产品,由于具有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今后我国这几类产品在国际上仍将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对化学药品制剂和医疗器械的进口依赖较大。这说明,我国医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状况基本上没有改变,与世界主要制药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制药企业应该加大研发的投入,在制剂等产品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我国制药工业的总体水平,应对国际医药产品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 
     5、青霉素与VC是焦点。 
     今年前3季度,我国主要出口产品--青霉素和维生素C原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半年这两个品种的价格一直上涨,到下半年则迅速下跌,对我国这两个品种的生产和出口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维生素C是目前中国原料药行业惟一可以主导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原料药。2002年国际市场维生素C的价格为3美元/公斤左右,出口价格处于成本区甚至低于成本,使国内的小生产厂停产和国际大生产厂停产或减产,导致国际市场供应短缺。今年初维生素C的价格开始上涨,1月份的出口价格约为6~7美元/公斤,年中的最高价达到了12美元/公斤。 
     受维生素C出口大好形势的影响,有不少原已停产或减产的国内厂家开始把重心重新转移到维生素C市场,一些新兴企业也纷纷投入维生素C的生产行列。随着更多企业参与竞争以及跨国公司恢复生产,维生素C供过于求的局面重新出现,导致维生素C的价格迅速回落,目前其平均出口价格约为4美元/公斤,已经趋于平稳。根据海关的统计结果计算,今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维生素C共计3.76万吨,出口额合计2.5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的平均价格为6.7美元/公斤。如果第4季度维生素C价格可维持在4美元/公斤左右,则全年的平均价格将在6美元/公斤左右,即今年的维生素C出口获利仍好于去年。 
     青霉素原料药随着今年国际市场价格的回升,国际国内厂商纷纷扩产,导致现在该产品供过于求。青霉素价格下跌势头凶猛,上半年青霉素的价格为每十亿单位90元以上,现在只有60元上下,下跌幅度超过30%。目前我国青霉素行业的平均成本为45~50元,市场价格已接近生产成本。这次价格跳水对生产企业打击很大,被业内称为“第六次青霉素大战”。 
     除了价格因素外,相关政策的改变也将对原料药出口带来一定影响。今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的决定。化学药制剂、医疗设备不会受到影响,而化学原料药的退税率明年将从15%~17%下降到13%,这无疑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我国原料药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大挑战。 
 
 表1 2003年前三季度医药商品进口分类情况 
| 类别 | 
贸易额(百万美元) | 
增长率(%) | 
2002年同期增长率(%) |  
| 中药材 | 
42.33 | 
-18.3% | 
3.3% |  
| 化学原料药 | 
718.37 | 
12.5% | 
15.4% |  
| 化学药品制剂 | 
941.09 | 
22.8% | 
13.6% |  
| 中成药 | 
70.24 | 
76.3% | 
12.3% |  
| 卫生材料 | 
63.91 | 
23.1% | 
11.6% |  
| 医疗器械 | 
1704.22 | 
49.0% | 
-3.1% |  
| 其他 | 
15.18 | 
41.2% | 
-7.5% |  
| 总计 | 
3555.34 | 
31.5% | 
5.9% |   
表2 2003年前三季度医药商品出口分类情况 
 
| 类别 | 
贸易额(百万美元) | 
增长率(%) | 
2002年同期增长率(%) |  
| 中药材 | 
227.24 | 
5.1% | 
7.1% |  
| 化学原料药 | 
2329.92 | 
24.5% | 
7.1% |  
| 化学药品制剂 | 
287.45 | 
14.2% | 
-0.9% |  
| 中成药 | 
74.73 | 
0.4% | 
10.5% |  
| 卫生材料 | 
398.75 | 
22.8% | 
8.5% |  
| 医疗器械 | 
882.43 | 
29.8% | 
21.5% |  
| 其他 | 
34.65 | 
71.4% | 
38.9% |  
| 总计 | 
4235.18 | 
23.1% | 
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