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24 03:03:33
          
          
                         据海关统计,2005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6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6.39%,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7%,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7.41个百分点;进口额为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0%,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2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今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15.07个百分点,而2004年同期出口增幅仅比进口增幅高6.4个百分点。
 
    2005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1月份受2004年年底惯性增长作用和2月份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进入3月份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总体上看,出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3月份增幅逐渐回落,出口金额稳步增加的特点;进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月份小幅回落,3月份大幅回升的特点(详见表一)。
 
表一: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分月统计
| 
 月份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进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 
 1月  | 
 11.28  | 
 44.27  | 
 8.67  | 
 33.32  | 
| 
 2月  | 
 10.14  | 
 29.14  | 
 7.22  | 
 -8.11  | 
| 
 3月  | 
 13.02  | 
 28.49  | 
 11.17  | 
 31.79  | 
 
 
    西药原料仍是出口支柱,医疗器械成为进口大户
 
    从出口情况看,西药原料仍然是我国医药保健品的出口支柱,继续保持着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医用敷料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种植的棉花含糖量较少、棉花纤维较短,很适合做医用棉使用。西成药由于绝大部分是仿制药,面临升级换代和国际产业转移,出口没有优势。农药产品由于中外合作经营优化了产品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直接推动了农药出口。生化药是有一定优势的商品。中低档医疗器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大型医疗设备竞争力弱,总体水平和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关键技术被跨国公司所垄断。中成药虽然许多企业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但受注册困难影响,很难突破。中药材价格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市场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随着世界植物药需求进一步增加,提取物出口增长较快。
 
    从进口情况看,增速放缓,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26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其原因不排除一些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在一段时间内对进口持观望态度。数据显示,医疗器械和西成药仍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详见表二)。
 
表二: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分类统计
| 
 分类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  | 
 所占比重(%)  | 
 进口额(亿美元)  | 
 同比(%)  | 
 所占比重(%)  | 
| 
 西药原料  | 
 18.15  | 
 32.84  | 
 5.71  | 
 13.41  | 
 22.13  | 
 49.54  | 
| 
 医疗器械  | 
 7.39  | 
 32.1  | 
 1.44  | 
 8.49  | 
 14.94  | 
 31.38  | 
| 
 医用敷料  | 
 1.11  | 
 20.27  | 
 3.23  | 
 0.0893  | 
 2.17  | 
 0.33  | 
| 
 西成药  | 
 0.8454  | 
 34.36  | 
 2.45  | 
 3.37  | 
 17.52  | 
 12.44  | 
| 
 生化药  | 
 1.17  | 
 84.26  | 
 3.39  | 
 0.6109  | 
 6.66  | 
 2.25  | 
| 
 农药  | 
 3.93  | 
 43.13  | 
 11.4  | 
 0.5258  | 
 25.18  | 
 1.94  | 
| 
 中药材  | 
 0.9007  | 
 6.84  | 
 2.61  | 
 0.183  | 
 -17.15  | 
 0.67  | 
| 
 中成药  | 
 0.2779  | 
 -6.39  | 
 0.8  | 
 0.2605  | 
 36.55  | 
 0.96  | 
| 
 提取物  | 
 0.6682  | 
 41.42  | 
 1.94  | 
 0.1257  | 
 -5.19  | 
 0.46  | 
| 
 合计  | 
 34.44  | 
 33.47  | 
 100.00  | 
 27.06  | 
 18.40  | 
 100.00  | 
 
 
    传统贸易市场继续保持强势
 
    亚洲、欧洲、北美洲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8.09%,今年1季度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7.41%、34.48%、40.49%。我国大陆对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0.16%(详见表三)。
 
表三:2005年1季度中国大陆医药保健品出口十大贸易伙伴统计
| 
 国别地区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所占比重(%)  | 
| 
 美国  | 
 6.27  | 
 39.89  | 
 18.19  | 
| 
 日本  | 
 3.52  | 
 28.56  | 
 10.21  | 
| 
 德国  | 
 2.15  | 
 28.01  | 
 6.23  | 
| 
 印度  | 
 1.80  | 
 27.16  | 
 5.23  | 
| 
 韩国  | 
 1.59  | 
 34.75  | 
 4.62  | 
| 
 中国香港  | 
 1.39  | 
 17.86  | 
 4.03  | 
| 
 荷兰  | 
 1.34  | 
 46.31  | 
 3.90  | 
| 
 意大利  | 
 1.03  | 
 34.52  | 
 2.99  | 
| 
 英国  | 
 0.8227  | 
 61.8  | 
 2.38  | 
| 
 西班牙  | 
 0.8220  | 
 37.85  | 
 2.38  | 
| 
 合计  | 
 20.73  | 
 35.67  | 
 60.16  | 
 
 
    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前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的交易额占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合计达39.42%,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额为1.39亿美元,对日本贸易逆差额为1.02亿美元,对德国贸易逆差额为7300万美元。造成我国对日本和德国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日本和德国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详见表四)。
 
表四:2005年1季度中国大陆医药保健品进口十大贸易伙伴统计
| 
 国别地区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所占比重(%)  | 
| 
 美国  | 
 4.88  | 
 11.8  | 
 18.04  | 
| 
 日本  | 
 4.55  | 
 12.61  | 
 16.81  | 
| 
 德国  | 
 2.88  | 
 18.81  | 
 10.66  | 
| 
 中国台湾省  | 
 1.48  | 
 59.86  | 
 5.46  | 
| 
 韩国  | 
 1.36  | 
 19.88  | 
 5  | 
| 
 法国  | 
 1.15  | 
 39.09  | 
 4.26  | 
| 
 俄罗斯  | 
 0.9685  | 
 37.81  | 
 3.57  | 
| 
 新加坡  | 
 0.7922  | 
 23.21  | 
 2.92  | 
| 
 英国  | 
 0.7814  | 
 28.03  | 
 2.88  | 
| 
 印度  | 
 0.6897  | 
 12.06  | 
 2.54  | 
| 
 合计  | 
 19.53  | 
 26.32  | 
 72.14  | 
 
 
    全年对外贸易仍可谨慎乐观
 
    纵观2005年,世界经济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3%,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极有可能。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9%,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在国内方面,国家强制推行的制药企业GMP认证,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随着出口欠退税问题的逐步解决,企业资金状况将得到改善。入世效应将继续显现,世界制药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日本新修订《药事法》的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海啸灾难过后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抗生素和医疗器械的出口。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额的扩大。
 
    与此同时,一些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美元的持续走低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水、煤、电、油供应紧张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力紧张将影响制药企业履约能力;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此外,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的不确定性。
 
    由于2004年基数较高,使得2005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5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仍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幅,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50亿美元。(信息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协调部提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