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16日电 回顾2002年全球医药产业,有新药研发
压力巨大和全球药业并购愈演愈烈两大特点:
  一、新药研发压力巨大,成功率有限。
  成功地推出新产品对制药公司实现营业利润的强劲增长非常关键。总体来
说,大型制药公司的新产品供应在短期内仍然较弱。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预
测,2002年-2005年间,按每个公司每年投产一种新药计算(2002
年和2004年各投放20个、2003年投产23个),全球20家制药公司
也只有不到80种新药投入生产。
     2001-2002年主要制药公司的R&D投入
                                                     (单位:亿美元)
───────────────────────────────────
公司名称                                                      研发费用
───────────────────────────────────
辉瑞                                                             48
葛兰素史克                                                       38
安万特                                                           30.3
阿斯特拉捷利康                                                   27
默克                                                             24
诺华                                                             22
礼来                                                             22
法玛西亚普强                                                     20.7
百时美施贵宝                                                     19
惠氏公司                                                         18
雅培公司                                                         16
───────────────────────────────────
  大型制药公司降低了药物的产出量,尤其表现在新化学实体数量的减少上。
到目前为止,从FDA反馈的数据表明,2002年1-7月只有7个全新化
学实体通过了FDA药物评价及研究中心的批准,在这7个化学实体中,只有
3个来自大型制药公司。2002年全新化学实体为7个,而2001年同期则
有24个,2000年更有27个通过FDA审批。
  另外,由于新药带来的商业利润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制药公司将更加重视
现有药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重视正在进行许可申请的药品,以满足公司投资
者对利润的要求。与其他地区的公司相比,美国公司似乎具有更强的后期产品能
力,其在2001年下半年有42种新药处于研发第三阶段,而欧洲公司只有3
3种,日本公司仅有19种。就数量和最大预测销售额而言,美国礼来公司和辉
瑞公司似乎是最好的,但阿斯特拉捷利康后期产品研究质量最高。
  二、全球药业并购愈演愈烈。
  2001年,大型制药公司之间的大型并购比20世纪90年代未有所减
少。为了补充产品线的不足或补上因产品专利到期造成的缺口,大型制药公司将
继续进行并购。现在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以使经营活动产生
更多利润,同时也为并购整合作准备。通过并购,2000年的世界制药50强
已经调整为2001年的世界制药前40强。
  普华会计事务所的研究结果说明,2002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并购项目有1
71项,比上年同期增加6个,但并购的金额只有5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
70亿美元。这里不包括辉瑞制药公司兼并法玛西亚制药公司的530亿美元。
辉瑞制药公司兼并法玛西亚制药公司是近两年来制药行业最大的并购事宜。
  2002年并购的特点是产品导向超过技术平台导向。在炒作的股票市场上
,企业往往看重技术平台,特别是生物技术及基因技术;但在目前面临很多困难
的情况下,股市泡沫在逐渐消失,所以并购更看重产品。
             前十位并购企业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
排名    并购金额          被收购企业                     并购企业
───────────────────────────────────
1         9.34          Reliant制药公司               Aldermes制药公司
2         3.80          Immunex(Leukine)              德国先令公司
3         3.45          Viatris(Degussa)              Advent国际公司
4         3.20          Tibotec-virco                 强生公司
5         3.05          惠氏药厂(立达药厂)            Baxter制药公司
6         2.57          Rhein Biotech                 Berna Biotech
7         2.52          北陆制药公司                  雅培制药公司
8         2.12          Sobel                         Pliva
9         1.41          Collateral Theerap            德国先令公司
10        1.38          罗氏公司(filgrastim,G-CSF)    安进公司
───────────────────────────────────
  尽管很多预言家称生物技术是制药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生物技术兼并之风
将更加强劲,并有利于传统制药企业增加产品系列,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生物技
术企业仍然处于“烧钱阶段”,而FDA否决的不少是生物技术产品。所以20
02年与生物技术企业整合的闸门仍然没有大幅度洞开。
  生物技术企业兼并中,最被看好的是Berna生物技术公司并购疫苗生产
竞争对手Rhein生物技术公司,从而使该公司成为仅次于英国Powder
jet制药公司世界第二的纯生产疫苗的企业。生物技术使疫苗生产进入一个新
阶段,普华会计事务所估计这个领域的并购还会继续进行。
  非专利名药物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并购,从一个地区性的企业走向世界。
这条路是研究开发型制药企业曾经走过的路。2001年有4次非专利名药物企
业兼并超过3亿美元,但2002年上半年只有一个比较近似的兼并,涉及资金
2.11亿美元,是美国的荷兰企业Sobel公司收购克罗地亚的P1iva
公司。诺华公司2002年收购了斯洛伐尼亚的Lek制药公司,继续从事非专
利名药物事业;近年来诺华公司一直在全世界收购非专利名药物生产企业。
  2002年上半年的并购数量和2001年同期相差无几,其中北美有65
项,而上年同期为57项;重大的并购都发生在亚太地区,2001年已经创造
了纪录,估计今年在该地区仍然会破纪录,2003年在亚洲的并购价值可能会
超过欧洲,主要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