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氟中毒“真凶”是玉米和辣椒而非燃煤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01 05:06:15
          
          
                      中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找到了长期以来危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氟中毒的“真凶”。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为燃煤洗清了罪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山近日称,氟的两种地球化学性质与西南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相结合,导致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流行。此前,人们长期认为氟中毒是由燃煤造成的。休闲 居   编  辑
  郑宝山发现,保存在室内的玉米和辣椒可以强烈地吸收富集于空气中的氟,而且玉米和辣椒的含水量越高吸收越快。同时,在中国西南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表层下形成了富含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的土壤粘化层,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氟保存并富集在这一土层内形成富氟粘化层。以上是氟的两种地球化学性质。
  研究发现,西南地区的煤多为粉煤,燃烧时必须用黏土为粘合剂,而黏土的氟含量大大高于煤炭,一般在10倍以上。在西南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黏土的氟含量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即使煤泥中只含20%的黏土,在燃烧时黏土释放的氟,也是同量煤粉释放氟的2倍以上。因此,黏土的氟含量比煤粉的氟含量对氟中毒的流行起着更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中国西南山区,玉米和辣椒是主要农作物和副食品,受气候限制,必须用火烘干并保存在有煤火的室内,才能避免发霉变质。在这个过程中,玉米和辣椒吸收了煤泥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氟。习惯吃玉米和辣椒的当地居民,由此摄入过量的氟而引发氟中毒。
  中国目前有数千万人生活在氟中毒的阴影中,西南地区氟中毒形势尤其严峻。这个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省已启动多种途径预防和治疗氟中毒的庞大工程。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